3D设计团队

  

  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团队介绍

  一、学科竞赛项目概述

  全国3D大赛(全称“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是在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转变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新兴赛事,体现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是科技竞赛与全民创新实践活动的一次新的发展。全国3D大赛自2008年发起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至第5届,扎根院校、服务产业,应运而生、顺势而起,先后得到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指导,越来越受到各地方、高校和企业的重视,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参赛高校连续每届超过600所、参赛企业超过1000家,初赛参赛人数连续突破100万人;参赛作品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设计作品与团队,备受业界关注;产学研合作与经科教联动不断深化,3D技术、人才与项目合作对接及产业链上下游带动的平台作用突显,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水平最强、影响最广的全国大型赛事与3D行业盛会。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设置“工业工程”与“数字表现(文化创意)”两个大方向,设立“工业与工程”与“数字化表现(文化创意)”两个大方向,设立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仿真分析)、模具设计、数控编程、工业设计、CG与数字艺术、影视动漫、游戏与虚拟现实、建筑与室内外表现等九大竞赛项目,鼓励多元应用。大赛着重考察设计过程、设计文档、设计源文件及设计结果。评审标准包括设计创意性、视觉美观性、工程实用性、技术。

  

  二、竞赛开展情况

  复杂性等因素。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每年举办一届,分宣传动员大赛报名(3-5月)、初赛选拔(5-7)月、复赛(赛区)评审(8-9)月和全国现场总决赛与颁奖盛典(11)月四个赛程,为体现现代协同设计理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大赛复赛、决赛以团队形式参赛。

  本竞赛要求与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等专业的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学生通过参与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能够让学生全面检验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充分展示团队创新设计能力。  

  amjs澳金沙门线路自2010年起开始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2010年参加比赛学生有15人,获得全国三等奖2项,获得北京市一等奖一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2011年参加比赛学生29人,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北京赛区特等奖4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

  2012年参加比赛学生90人次,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北京赛区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

  

  1 机械专业学生201212月参加在常州举办的3D 大赛

  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勇于创新的专研精神,而且大大提高了运用三维数字化软件进行设计表达的能力,并且在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发面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赛前,通过对参赛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包括命题解析、建模技巧、渲染表达、PPT制作等,每周三下午都会在机房对他们的建模技巧、渲染技巧进行辅导;赛后,我们会开内部的总结会,对每次的成果进行表彰和总结。在全国总决赛中,我校学生虽连年获得数字表现组全国三等奖的成绩,但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这也是我们每次参赛的目标,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对学生来说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样的高水平比赛对他们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在自身专业技巧、表述表达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且会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其中的热情,特别是对下一届学生的影响较为明显,能够参加本次大赛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

  

  工设专业学生201212月参加在常州举办的3D 大赛

  三、竞赛组织经验及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经验

  我校学生已经是连续第四次参加这个全国竞赛,在学生选题难度方面和参赛类别方面我们都做出了尝试,我们的技巧技能属于中上水平,但是在选题方面还是与获得一等奖的院校团队有差距,这也是在今后的比赛中我们应该主要改进的地方。希望能够通过竞赛与三维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技能、技巧,通过课堂作业形式不断尝试不同选题类型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以课代练,在日常学习中实现对三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技术的积累。

  2、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思维、机械设计等实际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以赛促教、以赛促训”,把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作为对日常培训、教学工作和实践水平的检阅,以“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为特色,使掌握现代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方法与实际应用流程,提高学生学习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三维数字化设计及应用的高水平的人才。

  负责人:齐兵


Baidu
sogou